Thursday, 17 May 2012

稻農利益排第一‧羅金榮為公平戰鬥

羅金榮這一輩子與稻米脫離不了關係,這位長者平日除了下田耕作,也為稻務費盡心思;作為一名稻農,他這一輩子都在為自己及廣大的稻農爭取應得的利益,免受人魚肉。
奮鬥的過程雖不至於頭破血流,但也曾試過在大路旁舉大字報、到相關部門請願,在陽光下為“公平”兩個字烘出一身熱汗,當中所嚐到的苦頭對他而言並不重要,他揚言只要一天不倒下,他還是會繼續站出來,與伙伴們一起奮鬥到底。


在雪州適耕莊這個風景如畫的魚米之鄉,有一位72歲的長者在烈日下清除稻田裡的雜草,陽光雖然猛烈,但他卻一臉悠閒,心情愉快的在田裡找雜草,尋到,伸手拔起,丟到一個角落。
“野草一定要拔掉,一旦根深柢固就會危及稻田,與稻谷搶肥料。”
他是羅金榮,家住適耕莊B村,村莊上的人幾乎都認識他。他除了是百分百的稻農,這數十年來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為民請命的稻農議士。羅金榮現在還擔任適耕莊州議員黃瑞林的助理,沙白縣縣議員及雪隆廣西適耕莊活動中心執行秘書等要職,古稀之年生活過得充實有意義。
“我以前種菜維生,後來才改種稻,想不到一種,就是幾十年過去。”
羅金榮育有2男5女,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紛紛勸父親告別田地,在家含飴弄孫,安享清福,但就是勸不動這個老爹,他除了享受在田地裡忙碌的生活,更覺得自己肩負著一項未完成的使命,如果從田地裡退下來,就無法名正言順地執行任務了。
“如果完全不勞動,70歲看起來就老態龍鍾了,若再老一點,就更加不能動啦!孩子叫我退,我不退,這是我保持身體健康的好辦法。”
穀價被操縱不利稻農
羅金榮將體力使在下田耕作上,而精神上的寄託則是為村民服務,為稻民爭取利益。
羅金榮的使命,說開了也正是他本身及全體農民的使命,也就是積極取得一個屬於自己付出及回報的“平等”。
就是因為這使命,這“平等”兩個字,使到羅金榮永遠不想退。
提起為“平等”而戰鬥,羅金榮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和例證。這場奮戰,從他年輕時即已展開,迄今還未能劃上句點。
“我認為,基本上我們的國家還不夠好,有很多問題都需要解決,因此,我要站出來,帶動群眾為自己也為我們的下一代,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請羅金榮提出受到甚麼樣的不平等對待的案例,他馬上就有好幾個與筆者分享。
“好比谷價一直都被操縱,政策對稻農非常不利。在1996年以前,農民的稻谷在收成之後都是屬於自由買賣性質,政府從來不干預,但自1996年稻米局私營化,並在1998年宣佈雪州的稻米不能越州售賣給其他州屬的米商。”
替稻農向農業部表達不滿
當年,羅金榮就曾經和一批稻農發動請願活動,稻農們浩浩蕩蕩來到農業部向當局表達心中的不滿。“請願的理由很多,包括一旦制度實行之後,沒有外州米 商來收購我們的稻米,其價格肯定會被打壓,再者,稻米局無法吸納大量的稻米,稻米囤積起來會變壞。稻米本身有濕度,超過某個時段才進行烘乾的話,其品質就 不保,會產生變化。”
這一次的請願算是取得一半的勝利,因為有關當局後來放鬆了條例,批准一半的稻米產量可以賣給外州米商,但是需要向當局申請允准文件。
“我是稻農,也是本地稻農的領導者,盡了該盡的責任,心情就很愉快了。”
除了稻谷不能越州售賣,當局實行的“扣水率”制度也讓稻農生起滿肚子怨氣。羅金榮指出,所謂的扣水率,就是扣掉稻谷中的濕度、雜質如稻草。
“如果是賣谷種,扣水率為14%,若是賣出日後作為白米用途,我們稱之為雜谷,扣水率就達17%,我們覺得當局扣得太多了,我們之前所享有的扣水率只是10%及12%。若是小數量,在價格上或許不覺得怎麼樣,但一旦量多起來,就刺到稻農的肉了!”
曾為不滿大路旁燒谷抗議
羅金榮吐的,一杯杯都是稻農的苦水。而後來才發現,原來羅金榮參與的稻務鬥爭,早在60年代就已經開始,“在60年代,試過一次一眾稻農因對某些制度的不滿,還在大路旁燒谷以示抗議呢!”
當年,每一名稻農都從自家田裡取來稻谷,將稻谷倒在大路旁,堆積起來就有整座山那麼高,然後,稻農一把火將稻谷焚燒掉。當時消防隊還來噴水灌救,但是,稻農連消防車的噴水管也扯斷,借以發泄心中的不滿。此事件在當年獲得媒體的大幅報導。
對羅金榮而言,稻農針對不公制度的戰鬥永遠沒完沒了,有關當局總是在某些時候推出一些教稻農生怨的條規,導致稻農面對種種不同的壓制,如果不站出來表達意見,稻農就只能成為別人的魚肉。
從60年代到今時今日,這場戰也爭取了大半個世紀,但羅金榮從來不說一句累,“我會繼續爭取下去,直到哪一天看見陽光為止。”
這,就是一位永不言棄的黃金族的真情告白,從他的身上,我們看見一股不言棄的戰鬥精神,從他的身上,我們也讀到黃金一族熱愛生命的不懈態度,這種種,均值得後輩跟從與學習。
在稻田做些輕便工作
白天下田,有空則到咖啡廳聊聊天串門子,羅金榮爭取機會與老街坊們交流交流。
大部份適耕莊的稻民務農半生,如今上了年紀,對農事已有心無力,孩子又不願意繼續接手田裡的事務,因此老稻農都適時的把一些較艱辛的工作交予外人負責,自己則在早上及傍晚時段回到田裡做些輕鬆的打理,例如觀察水位、拔拔野草等等。
身為稻農又是當地縣議員的羅金榮,也同樣採取這樣的方式來打理田地。
閒話家常聆聽街坊心聲
每一天早上起床後,他都會先到稻田跑一趟,檢查水位、觀察稻米生長情況、去除雜草,忙了一輪之後,方到咖啡廳串門子,喝上一杯香濃美味的咖啡。
然而,在享受香濃咖啡之餘,更大的部份是與茶客閒話家常,聆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經常討論報章上的新聞,又或者聽取他們的民生投訴,例如溝渠阻塞、街燈不亮、道路有窟窿等等。一旦接獲投訴,馬上就要處理,這些都是人民應該享有的權利。”
羅金榮住在適耕莊B村,因為地方小,幾乎跟所有鄰居都認識,一出門就是不停的揮手打招呼,村民若發生民生問題,不作多想,馬上向羅金榮投訴就行了。
因此,我們常會看到羅金榮的身影在B村進進出出,逾70歲的人了,精力還真不輸年輕小伙子!
曾領醒獅隊為華教籌款
積極為華教付出,默默奉獻微薄的力量!
羅金榮在70年代就參與華教工作,他自嘲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色,不足掛齒;但就筆者的想法是,一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或者是戲份到底有多重並不重要,反之,那一顆願意付出的熱心,才最值得贏取掌聲。
在70年代起,羅金榮每一年的春節都會帶領著來自巴生興華中學的醒獅隊,到適耕莊採青籌款。“獨中每一年都要舉辦某些活動來籌募經費,每一年都會到適耕莊採青。但現在已經沒有了。”
第一次當領隊是1978年,過後連續領了8年。
每一年都是年初一或者年初二才忙碌,早上醒獅隊來到就往村內進發,“從早上8點開始,直到晚上7點才結束,新年時期太陽比任何時日都來得猛,天氣熱到不行,全體隊員都很辛苦,但想想,這是最能籌獲款項的力式。只能甚麼都不管,頂著頭上的太陽,繼續前進就是了。”
新年期間,放棄了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歡樂時光,這名父親領著醒獅走過適耕莊的大街小巷,協助後輩完成使命。
為家庭放棄參政
羅金榮曾經在60年代參政,也險些在內安法令下被捕入獄,為著家庭及孩子,他不得不放棄參與政治鬥爭。
鐵漢也有柔清的一面,無論在政治上、社團或職場上多有地位,某些大男人為著家庭和孩子,也會願意放棄一切。
被扣留28天險入獄
羅金榮在年輕時,曾經是勞工黨一份子,在1969年險些因內安法令而入獄,苦嚐鐵窗風味。“我被扣留在警察局總部長達28天,但卻沒有進到牢裡。
當時結了婚,孩子都很小,為了向家庭負責,我唯有選擇同意對方開出的條件……”說時,難掩心中的痛。
“當時對方開出的條件很多,包括要限時出門、不能離開瓜雪警局管轄範圍、不能與政治扣留者來往、不准參與職工會、每星期要到警局報到一次等等。”
自由受到約束,羅金榮心中有股巨大的不滿,但是,回頭一望家中幼小,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
無論如何,事隔多年後的今天,羅金榮的這一股熱血還在。
理由很簡單,他希望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這個國家可以變得更好,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微小,但是,即使再小也是一股力量,希望就憑這一般熱忱,可以帶給國家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光明日報/副刊‧報導:高寶麗)
(光明日報) 2012-03-19 19:2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