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怡保24日訊)馬來西亞稻作學顧問何乃健表示,我國水稻種植常受“稻熱病”病菌侵襲而減產約20%。
他說,只要稻農提高警惕,在發病初期立刻採用正確的肥水管理及化學防治方式,可高唱豐收。
他說,我國多個主要水稻生產區在過去10年,因大面積種植而導致受廣泛種植的MR219和MR220稻米品種對稻熱病失去抗性,造成苗瘟、葉瘟及穗頸瘟已越來越普遍。
何乃健今日在怡保出席由拜耳農業化學公司(BayerCropScince)舉辦的“提昇稻米產量”研討會,主講水稻種植蟲害管理題目時,這樣表示。
去年次季稻熱病大流行
他表示,去年第二季稻,由於稻米抽穗期間陰雨連綿,田間相對濕度高,結果出現稻熱病大流行,一般稻田減產10至20%,嚴重者達40至60%,有的甚至顆粒無收。
“當時在霹靂州水閘的5千零70英畝稻田,在播種期間曾多處出現稻熱病症狀,所幸稻農警覺性高及時發現。”
他說,水閘的稻農依據不同發病期採用合理的肥水管理,選擇適當的藥劑保護,及時準確施用農業,在發病期立刻採取防治措施,每隔7至10天連續防治數次,結果藥到病除,許多稻農最終獲得每公頃約8噸的良好收成。
出席研討會人士包括霹靂州農業局副局長蘇來曼和拜耳農業化學公司區域行銷經理張凱文。
稻生長80天前須噴農藥
稻熱病會導致減產20%
稻熱病會導致減產20%
蘇來曼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吉打州是我國主要稻米出產地,霹靂州則排第二,稻米種植區坐落在吉輦、雙溪馬力及水閘,其中水閘的產量最多,全部供應我國市場。
他說,稻熱病是屬於水稻種植中其中一種普通病菌,一般會導致稻農減產約20%。
“稻農須在稻生長80天前噴射農藥,若超過80天後才噴射農藥,農藥會滲入米顆,就算收成也不能推出市場。”
他表示,基於MR219和MR220稻米品種對稻熱病失去抗性,目前大馬農業研究發展局(MARDI)已研究出抗性強的新品種,以提昇產量。
(星洲日報) 2012-05-25 10:3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