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2 June 2012

室内培育优良品种加强抗病 香蕉最怕镰刀菌

上个月,菲律宾与中国爆发南海争议,中国马上对菲律宾施展“拒蕉”行动,造成菲国数以万吨的香蕉通不了关,损失惨重. 在东协当中,菲律宾是最大香蕉出口国,每年为该国赚进不少的外汇,其主要生产地是菲南。
大马与菲南气候相近,具有栽种香蕉的优势,只不过因技术落后、缺少良好品种及政府未加以重视,白白错失赚取外汇良机。
不仅如此,我国目前还大量进口香蕉。
因此,香蕉种植,是农友可考虑开发的领域,不过正有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镰刀菌在散播....。
谭智明:预防胜于治疗 注意每个过程
香蕉最怕感染镰刀菌,预防胜于治疗。选择优良品,减低受到病菌的侵袭。
位于柔佛州Simple farm生产部经理谭智明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种植香蕉必须用心,每个过程都要注意。
他说,从选择优良品种到实验室出来,需要耗费半年的时间。从瓶子到可以栽种在园地需要2个月的时间。一棵健康优质的香蕉头,可栽培上千棵的幼苗。在送到居銮实里拉龙的秧苗场栽培。
谭智明说,整个生产过程不止栽培方面、在运输与栽种的过程都不易。
他解释,为何要选择在培育室里培养良好的品种,因为这可避免受到病菌的侵袭。在培育室的幼苗可保持健康,减低了6个月里的发病期。
目前该公司主要出产菲律宾香蕉,并在全国设有基地。包括种植地、培苗室、出口及储存站。
病菌不能完全消灭
谭智明谈到,发病的来因有许多因素,其中是由于病菌通过空气、土地传播开来。由于南马的土地一带已有细菌的存在,所以在栽种的过程需要谨慎照顾。如果土地里有细菌,较脆弱的株树在栽种后的6个月就会病发。
因此他表示,土壤也需要整顿一番,如施放微生物群体,以让微生物群与病菌对抗消灭。当然要完全消灭是不大可能,至少把病菌减少,减低发病率。
他感叹说,到目前为止,唯一可以解决的方式是预防,遭遇镰刀病后的株体,根本没有办法治疗。
分布广 种类多
镰刀菌,Fusarium,分布广,种类多,是污染粮食和饲料的常见霉菌菌属之一。
据专家介绍,香蕉巴拿马病学名为香蕉枯萎病,是由镰刀菌感染而引起的植物病害。
政府应减人头税
6P,搞到农友叫苦连天!
谭智明说,目前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是,工人短缺。
除了本地工人难请,连申请外劳也十分困难。
他希望政府能够了解他们农民的苦衷,他认为应减低人头税。
小农民面对病菌的侵害外,目前工人的短缺也造成园主无法完成应有的工作作业,使生产受影响。
近来由于出现许多外国进口的香蕉,包括从菲律宾进口。
全球香蕉年产逾8千万吨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四大主要鲜果,全球每年的香蕉产量超过8000万吨。
世界最大的香蕉生产国在印度,排在第二的是在短短几年内从后直追的中国,不过她也是世界最大的香蕉进口国之一,九成进口来自东协。
目前大马市场仍需依赖进口填补,谭智明希望有更多园主与公司配合生产,达到互惠的利益。
他说,与园地主的合作方式有许多,如租地、协议分担或包收等。
他也指出,在回收香蕉方面,都是由该公司出动工人亲自进行工作。因为如此可确保品质的输送,当然也会提供技术等援助。
他说,由于有些园主没有经验栽种,他们也会提供完全承接工作。如提供技术与秧苗合作生产。他表示,寻找适合栽种的土地也很重要。他说,一般会与大园丘合作,如在油棕树之间栽种。
他表示最期望与年轻人合作。如果有兴趣加入农业,他会教导。
该公司也有出口香蕉到国外,主要是到中东。
他坦言,本地的出口量急速减少,市场上缺乏货源,连本地也面对货源短缺。
造成的原因是价格波动,导致种植人对市场缺乏信心,进而减少产量。
“好种”香蕉拓商机
找“好种”香蕉,可开拓出口商机!
谭智明建议农友栽种菲律宾香蕉(cavendish),目前这种香蕉也风行全世界。
“其中原因在于它的耐存度高,采收后的保存期高,香蕉果肉的口感度很好及味道香甜。”
他说,公司引进的是台湾的技术。他们也经常与台湾的专家有长期联络,每年定期交换心得与经验。
他坦言,台湾的农业技术超越我国至少10年。
如何种出好蕉? 且听谭智明授招
香蕉叶提供养分
谭智明说,种植园内的管理很重要,用药、施肥、护土,缺一不可。
香蕉叶片的保护也不能少,因为这对于香蕉的质量方面有很重要的因素,才能种出果实硕大及健康的果串。
至少要有8张叶子
一般上看到的香蕉叶子已出现弱势状态,枯黄掉落。叶子要保持养分来吸收水分,使香蕉更硕大。
如依照一般的处理方式,虽然香蕉串很多,但是没有重量,在经济效益上达不到标准。
“一株香蕉在成熟要采收时,树上的叶子至少要有8张,才有足够的养分供应给整串香蕉。如果没有足够的叶子,就无法储存足够的水分及制造光合作用,要健康硕大就很困难。”
不健康的香蕉在运送的过程就很快熟透,导致溃烂,而且会出现不平均的现象,影响了处理工作。
加强用药注意天气
谭智明说,他建议农民一定要照顾蕉叶,如遇到病虫与病菌的侵害,要使用不同克制药物,加强用药时也要多注意天气的影响等。
他表示,下雨天时病菌最容易侵袭,在还未下雨时,就要赶紧施放药物。同时,种植的地势也有相对的影响。
独家报道:罗肇雄   南洋商报  2012-06-13 13:0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